• 真圆阿奢黎
  • 唐密渊流 (十)

    时间:2017/6/30 浏览次数:7701 作者:真圆阿奢黎 点赞:435




    神通


    大小乘佛法中,都有许多关于“神通”的事例和记载,凡夫可得五通,出世的圣人有六通,佛有三明六通(密教则言神通事业)。


    五通,①宿命通,能知过去世中自己和他人的流转因缘;②天眼通,能知未来世及现在的远处和细微处;③他心通,能知他人举手投足间的心念活动;④天耳通,能听到遥远他界、他类有情的声音;⑤神足通,能飞行自在,有无变化,来无踪、去无影,瞬息千里,取物如探囊等,或者叫化身神通。圣人在五通基础上必须另得⑥漏尽通。所谓漏尽,即去我执而证涅盘,小乘就是阿罗汉,大乘是初地乃至七地以上的菩萨,密教一俟发心即入佛乘。唯有佛得三明,即六通之中的天眼、宿命、漏尽的三通称为明,那是因为唯有佛的神通力,是彻底、究竟、圆满、无碍的,是度众生的方便。真言行人用咒力达成神通——持明悉地。


    神通不能违背因果,“菩萨畏因,众生畏果”,故大乘菩萨显示神通不悖因果。佛陀住世,不许弟子滥用神通。证阿罗汉果的佛陀大弟子们,并非都开发了神通。大目犍连为神通第一,但是大目犍连却不能拯救在饿鬼道的母亲。故历代祖师很少使用神通来度化有情。但在《神僧传》中列举了不少大德显示神通的逸事。


    神通力之现代科学哲学观假设


    所谓神通力即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漏尽通和神足通。


    神足通:即无处不可至、或者分身而至之能力。


    神足通实则为化身分身能力。诸多佛经均记载诸佛菩萨可以化身万千,比如《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中就描述观音菩萨化身三十三种:

    “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国土众生,应以佛身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即现佛身而为说法;应以辟支佛身得度者,即现辟支佛身而为说法;应以声闻身得度者,即现声闻身而为说法……应以执金刚身得度者,即现执金刚身而为说法。


    ‘无尽意!是观世音菩萨成就如是功德,以种种形,游诸国土,度脱众生。是故汝等,应当一心供养观世音菩萨。是观世音菩萨摩诃萨,于怖畏急难之中能施无畏,是故此娑婆世界,皆号之为施无畏者。’”


    这里我们可以将观世音菩萨的化身看作化身也可以看作分身,所谓化身就是变化身,由一身变化出其他形象身,分身则是由一身分化出许多其他形象身。我们小时候、少年、中年和老年就可以理解为我们自己的化身;如果我们可以变化为他人也属于化身;如果我们身体分化成许多新个体就是分身。实际上我们只有一身,那么佛菩萨为什么可以有分身和化身?佛经中认为必须成就“无量功德”才能做到,那是强调修行的重要性。佛教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轮回”,如果这个概念成立,那么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我们”,就是我们的化身。密法的行者与本尊三密相应中本尊可以看作是行者的化身道理亦如此。至于分身的理论假设后述。如果从理论上我们自身的化身问题可以解释,那么我们可以随时随地处于任何时空都应该从理论上成立。然而实际上要达到成就“神足通”,必须做到我们机体的每个细胞之全部储存的潜能发挥出来,这则不是纸上谈兵的事情,显教的修行要通过“三大劫”不断精进才能实现;即使密教的“即身成佛”思想确实成立也必须三密相应严格如法持戒修行。可是毕竟现代人接受了西方哲学和科学之后已经认为属于天方夜谭了,理论上的修行者多如牛毛,如法实际修行的已经成为凤毛鳞角。但是,至少经典和佛教历史记载证实了是可以实现的。


    如《神僧传第三卷》“杯渡”中云:

    “杯渡者。不知姓名。常乘木杯渡水。人因目之。初在冀州不修细行。神力卓越世莫测其由少时游止无定。请召或往不往。时南州有陈家。颇有衣食。渡往其家甚见迎奉。闻都下复有一杯渡。陈父子五人咸不信。往都下看之。果如其家杯渡。形相一种。陈设一合蜜姜及刀子熏陆香手巾等。渡即食蜜姜都尽。余物宛在膝前。其父子五人恐是其家杯渡。即留二弟停都守视。余三人还家。家中杯渡如旧膝前亦有香刀子等。但不噉蜜姜为异尔……其家忽求黄纸两幅作书。书不成字。合同其背。陈问上人作何券书。渡不答顷世亦言时有见者。”


    天眼通:无论遐迩巨细皆可明确辨别的眼力。


    众所周知,人类的视力具有限度,比如红外线和紫外线就非人类目力所及。然借助现代科学仪器则可以看见红外线与紫外线,借助射电天文学望远镜可以遥知很远的星体。这也从理论上确立了天眼通是可以实现的,而且绝大多数人认为必须借助于科学仪器。佛教中的天眼通是否可以实现?这个问题似乎只有诸佛菩萨才能回答,但诸佛菩萨毕竟皆由人修成,也就是理论上人类本身具备了回答这个问题的“可能性”。这里的天眼通不仅涉及可见物质宇宙,而且涉及可见“精神宇宙”——即十法界。换言之,天眼通的能力还应该包括能够看见“精神宇宙”,那么天眼通就必须有“意念视力”。如果人类的视力极端是十公里,我们要看见二十公里外就必须站在十公里处,如果我们真站在十公里处了那就不能叫天眼通了,因此只能有一种情形,那就是我们的“意念”将我们的眼睛放在十公里处。而意念力属于精神力量,如果具备神足通能力,自然也就具备了天眼通能力。实际一切答案还在我们的机体和灵魂本身。然十法界的全息意义本身就蕴含于我们的自心中,所以天眼通更是一种精神能力。


    现代分子遗传学发展的结果从理论上告诉我们,我们的机体有无数个细胞,每个细胞从理论上都可以克隆出一个新个体,如此可以克隆无数个新个体,克隆出来的一个新个体,又可以克隆无数各处新个体。这就是天眼通和天耳通的物质基础假设。


    我们不妨继续假设宇宙是全息的,所谓全息就是由一物质推知其他全部物质,由局部推知全面。生物全息学说是由中国山东大学张颖清教授在一九七三年发表的理论,简单解释‘全息’,就是人体某些功能、结构独立的部位或组织,能够完整反映出‘全’身讯‘息’。比如由一片树叶可以推知整颗树木,由一根手指可以推知人体全部,由一个细胞推知全部生物体。推而论之,我们可以由一粒微尘推知地球,由地球了解太阳系全部,由太阳系而推知银河系全部,由银河系而推知宇宙。而推知就是思想活动或者说是意念活动。假设“宇宙全息”概念成立,那么人类意念就可以了解全部宇宙,换言之人类的眼睛可以看到全部宇宙,人类的耳朵可以听到全部宇宙的声音。其实中国古代着名经典《易经》就是一部表述宇宙全息性的哲学科学著作,它的思想以及道家祖师老子的《道德经》哲学科学思想完全涵盖在佛教的全息思想中。


    《一切如来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云“佛言谛听汝金刚手。后世若有信男信女及复我等四部弟子。发心书写此一经典。即准书写九十九百千万俱胝如来所说一切经典。即过于彼九十九百千万俱胝如来之前久植善根。即亦彼诸一切如来。加持护念犹如爱眼。亦如慈母爱护幼子。若人读诵此一卷经。即为读诵过去现在未来诸佛所说经典。”“复次佛告金刚手言。若有众生书写此经置塔中者。是塔即为一切如来金刚藏窣都婆。亦为一切如来陀罗尼心秘密加持窣都婆。即为九十九百千万俱胝如来窣都婆。亦为一切如来佛顶佛眼窣都婆。即为一切如来神力所护。”


    这段经文就是佛教真理的全息性。可以背诵三藏未必理解体悟佛法,醉心纸面文章则去佛法更远。故弘法大师有名句“佛法非遥心中即近,真如非外弃身何求”。


    物理学中最基本的定律是“物质不灭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这也和佛教的“色”观相同,唯一不同之处是佛教认为物质和精神可以互相转化,这样物质不灭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就产生了疑问:如果物质转化为精神物质如何守恒?如果物质能量转化为精神能量,能量如何守恒?从基本的哲学观看物质与精神的哲学关系是相互依存可以相互转化,如此佛法的研究就不能只象研究历史那样,还必要研究“心灵”活动。佛由人中修成,那么佛法的研究就不能离开对人的研究,也就不能只研究人体的生物学方面,还应该研究人类的精神方面,换言之研究人类的灵魂之实质。按照守恒定律,如果我们全息理解,应该是宇宙中的物质和精神全部守恒。流转于六道中的一切灵魂也应该遵守这一定律。既然物质宇宙是全息的,那么对应的精神宇宙也应该是全息的,换言之可以根据一个灵魂推知宇宙的全部精神。灵魂是对应于物质的精神“体”。同理现代科学也必须结合“精神”内容才能使其理论完善起来。


    天耳通:分辨阴阳世界一切音声言辞的能力。


    与天眼通的理论假设同。


    他心通:熟知他人内心动念内容之能力。


    我们依然借助全息理论假设,同时借助于“宇宙大爆炸”理论,设若宇宙中的万物皆始于大爆炸,那么大爆炸之初我们假设对由于爆炸而产生的一切物质成分进行跟踪观察,那么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宇宙的全部物质之运行轨迹以及所发生的变化应该可以由跟踪观察的数据全息知悉。同样宇宙中已知的基本元素有百零三种,毫无疑问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还会有新元素被发现。构成生命体的最基本最多元素为炭氢氧氮四种,而就人类而言,机体的构成元素基本完全相同,而且这些基本原素由宇宙大爆炸同时产生,根据我身体中炭氢氧氮元素在漫长历史岁月中运行的全部数据也就可以推知一切人类机体中炭氢氧氮元素的全部历史数据。如此,即是在地球另一面的任何一个个体,尽管我们不认识,也可以由此相关原理推知。这正是他心通的物质学基础。然而人类毕竟是有灵魂的,如果我们可以根据某一灵魂的全部信息推知其他灵魂的全部信息,那么就可以了解其他人类的全部精神活动,一切生命体同理。


    宿命通:了解自身、他人、它种类含灵物三世轮转实际的能力。


    宿命通就是灵魂运行轨迹的全部信息活动和与之相关的物质活动的历史再现、现现和将现。实质就是精神信息的全息性。


    漏尽通:烦恼已断、所做成办的能力。


    这里我们必须引入一个全新概念“摄食”。按照字面意思理解“摄食”就是摄入、食入、消化吸收的意思。但在此“摄食”不仅仅指摄取物质之意,还指摄取“精神信息能量”之意。《金刚界五悔》和《胎藏界九方便》其实都是精神能量的交流,是行者的精神能量与佛菩萨精神能量的相互作用。如果因被人赞美而开心,那是因为赞美包含有是对其而言积极愉快的“精神信息能量”。同样,皈依、忏悔、劝请、随喜、回向等都可以假设为精神信息能量的交流。佛菩萨就是与宇宙全息一合相的精神体,行者对佛菩萨的供养就是精神能量的供养,佛菩萨对供养的接受就可谓摄食。我们在前面已经讨论过物质与精神可以互相转化,设若我们可以摄取精神能量,那么精神能量就可以转化为物质能量。道家修行中有一重要概念“辟谷”,就是不吃不喝数日可以维持生命活动机能正常。我们通常在佛坛上供养的花香灯涂不仅仅表明我们的虔诚,更重要的是与佛菩萨精神体的信息能量交流。


    漏尽通顾名思义就是诸漏已尽之意,简言之就是停止新陈代谢。假设我们可以“摄食”,代谢机能就可以休息了。


    有关神通力的佛教经典诠释,可以参阅如下内容:

    《大正藏——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三初分学观品第二之一》云:

    “若菩萨摩诃萨。欲一念顷安立十方殑伽沙等诸佛世界一切有情。皆令习学四静虑四无量四无色定获五神通。应学般若波罗蜜多。”


    “复次舍利子。若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能如实知。如是布施得大果报。谓如实知。如是布施得生刹帝力大族。如是布施得生婆罗门大族。如是布施得生长者大族。如是布施得生居士大族。如是布施得生四大王众天。或生三十三天。或生夜摩天。或生覩史多天。或生乐变化天。或生他化自在天。因是布施得初静虑。或第二静虑。或第三静虑。或第四静虑……得大果报亦复如是。”“若菩萨摩诃萨。欲得五眼。所谓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应学般若波罗蜜多。复次舍利子。若菩萨摩诃萨。欲以天眼普见十方殑伽沙等诸佛世界一切如来应正等觉。应学般若波罗蜜多。若菩萨摩诃萨。欲以天耳普闻十方殑伽沙等诸佛世界一切如来应正等觉所说正法。应学般若波罗蜜多。”



    《大正藏——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三百四十六》云:

    “善现。是菩萨摩诃萨能如是行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则令苦圣谛速得圆满。亦令集灭道圣谛速得圆满。善现。是菩萨摩诃萨能如是行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则令四静虑速得圆满。亦令四无量四无色定速得圆满。善现。是菩萨摩诃萨能如是行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则令八解脱速得圆满。亦令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速得圆满。善现。是菩萨摩诃萨能如是行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则令四念住速得圆满。亦令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速得圆满。”


    以上经文之意义就是行六波罗密可以获得神通或者说开发潜能。六度万行为什么在全部佛典中被反复强调?原因佛经中已经充分阐释,六度万行正是我们的精神体与外环境中一切精神体不断的信息能量交流,正如我们的身体由一个受精卵发育成一个成熟完整的生命,我们的精神体也是不断发育完善的。这里在成人阶段并非表示我们的精神体已经发展完善,而仅仅是向佛菩萨更大的精神体趋同的开始。


    神通力的表现究竟如何?神通力属于超能力还是我们自身细胞本具能力?一切有情皆具佛性,换言之我们都有成佛的潜在可能,那么我们自体是否具备潜在神通力?是否密教佛法的修行这种能力必然产生?


    如果我们自身具备这样的潜力,那么通过如法修行就应该能够达到目的。可是如今的行者中为何这种潜力开发者不多见?如此一来必然涉及到戒律守护,戒律的全息意义正是转烦恼胃菩提的最适当辅助手段,也是开发我们自身本具潜力的必然途径。


    佛由人中修成,那么人体是为根本。如此一来势必我们必须结合人体生理、解剖、遗传等理论来了解人体构造,而这些理论也应该必须可以阐释佛法


    近代生物遗传学技术取得了长足发展,依照最近的克隆技术理论,生命体的单一个体细胞可以克隆出一个完整的新生命体,从此可以理论推知我们的每一个细胞都可以克隆成一个新“我”个体,如此便有无数无量个体,新的克隆个体依然可以继续克隆。如此“诸佛菩萨犹如胡麻遍满虚空侧塞无隙”有何难解?


    以单细胞为例,单一细胞的全部功能如对声音、光线、味道、触觉、运动、传输等必须由细胞独立完成。依照胚胎发育理论,单一受精卵细胞衍化分裂形成一个个体,每个细胞中的遗传基因完全相同无论细胞分化为何种职能,遗传基因的相同性决定细胞职能的“相同性”,这大约可以理解为神通力的理论基础。


    就自然科学对生命现象研究至今的论述看,我们可以接受如此论点,生命是由单细胞演化而来。在单细胞生命阶段,一个细胞要独立完成色、声、香、味、触、动等全部生命活动的机能。随着细胞由单细胞演化到多细胞而出现组织器官分化,生命的活动机能在细胞间产生分功,有些细胞负责色(视觉)、有些细胞负责声音(听觉)、有些细胞负责香(嗅觉)、有些细胞负责味(味觉)、有些细胞负责触(感觉),还有其他的细胞则负责运动。当然这个过程是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岁月才完成的。到了多细胞阶段,由于细胞的功能分化,负责色的细胞“遗忘”了声、香、味、触、动功能,负责声音的细胞忘记了色香、味、触、动功能,负责香的细胞忘记了色、声、味、触、动功能,负责味的细胞忘记了色、声、香、触、动功能,负责触的细胞忘记了色、声、香、味、动功能,负责动的细胞忘记了色、声、香、味、触功能。但是,由于细胞由同一源细胞分化发展而来,如同我们机体的全部细胞由一个独立的受精卵分化发展而来,细胞虽然功能分化了,但是遗传物质——基因完全相同,因此我们可以假设细胞的全部活动机能在每一个细胞的遗传基因中同等存在,只是这些基因不再发挥“不相关”或者“遗忘”了某些功能,所以到今天生命的高级阶段,色觉细胞单一负责色觉(对光),听觉细胞单一负责对声音的感受,嗅觉细胞单一负责气味,味觉细胞单一负责味觉,触觉细胞单一负责触觉,运动细胞单一负责运动,如此等等。但是色觉细胞“遗忘”了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运动功能,听觉细胞“遗忘”了色觉、嗅觉、味觉、触觉、运动功能,嗅觉细胞“遗忘”了色觉、听觉、味觉、触觉、运动功能,味觉细胞“遗忘”了色觉、听觉、嗅觉、触觉、运动功能,触觉细胞“遗忘”了色觉、听觉、嗅觉、味觉、运动功能,运动细胞“遗忘”了色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功能。


    尽管细胞的功能单一化,但是任何细胞的遗传基因中都涵有细胞其他功能的密码“记忆”。比如色觉细胞起色彩分辨功能,但是它也具有“遗忘”的其他功能,如果能够使色觉细胞恢复对其他功能的“记忆”,色觉细胞依然可以具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运动功能;骨骼细胞起固定作用,一旦回复记忆,也可以起运动功能和其他细胞所“遗忘”的全部功能;运动细胞可以固定、可以感觉、可以传递神经信息;同理其他细胞在理论上都可以恢复其因为分化而“遗忘”的功能。


    无论如何,这一假设在理论上完全成立。如果假设成立,那么神通就应该是本能。由于普通人并没有神通表现,所以说,并非人类细胞的全部本能发挥和表现了出来,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切活动仅仅是人类本能的极少部分,没有表现出来的本能我们称为“潜能”。所以,神通是人类也是全部生命体的“潜能”,换言之全部有情的“潜能”。


    神通所以只是潜能,由于遗传基因在各种细胞中的信息全息等同,这就决定了神通的全息性。


    如此一来,神通就非“超自然”的能力,佛教经典中记载的“神通”也就不是天方夜谭了。如此神通就不再神秘,神通也就不再被看作超自然能力,而实质是本能。

    但是,为什么我们没有神通?或者说没有表现出“潜能”?


    只是我们在轮回中被无明妄想贪、嗔、痴三毒覆蔽了妙明本性而不知也。远古的祖先为什么在灾难来临前能够预先预知?动物在地震前为什么能有预警?其实道理完全一样。所以神通非超自然能力而是本具能力,这就是神通的自有性。神通的开发在佛经中反复强调要持戒精进六度万行慈悲喜舍四无量行等等,换言之“潜能”的开发就是要经过我们的机体不断与外环境进行积极善良的信息能量交流。好比一个原子,其围绕原子核外的电子如果要跳跃到一个高能阶,就必须接受额外的能量。埋在地下的宝藏必须经过开挖才能显现,然即使开挖出来也必须筛选精制等才能展现宝藏的全部特质。人体“潜能”的开发道理相同。


    现代生物遗传技术可以由单一体细胞培养出一个新个体,抛开伦理学不谈,由人体体细胞可以克隆出一个“新人”在理论上完全成立。人体的细胞数量应该说是个天文数字,那么假设人体有十的二十次方个细胞,那么理论上就能够克隆出十的二十次方个新个体,每一新个体又可以克隆出如此多的新个体而繁衍不穷。如此佛陀、菩萨化身万千住定三千大千世界也从现代科学理论上推论成立。这也正是人体信息的全息性。这也是“一微尘涵三千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复入一微尘”之全息意义。


    但是理论并非实践,佛陀的法教正是实践真理的教导,也是开发有情本有潜能的教导。经、律、论三藏之制,通过闻、思、修,达到戒、定、慧,智、行圆满神通必然成就。


    佛法是博大精深的全息科学体系,释迦牟尼成佛正是基于对宇宙真理的彻底认识和证知。


    如何使细胞记忆起“遗忘”的功能呢?能不能使细胞恢复记忆“遗忘”的功能?答案是肯定的,能!释迦牟尼世尊的证道回答了这两个问题。


    同理可以解释为什么人体具有“特异功能”,其实不是“特异功能”而是人体的本能!


    由此可以推论:一切都可以改变,众生皆可成佛。途径——修行。




    唐密事相

    曼陀罗

    密教的曼陀罗,将深奥复杂的法身毗卢遮那如来宣说的密法教理用图画的形式直观地表现出来,曼陀罗中涵括了全部佛菩萨和有情。无论金刚界曼陀罗抑或胎藏界曼陀罗,都是如此,从而使密法行者很容易理解无上密法的全息意义,即所谓见图识义。


    曼陀罗的意义

    曼陀罗梵文本义为轮圆具足、极无比味、无过上味、聚焦、发生、坛、道场等,意译就是“礼敬、供养佛菩萨的道场”。如车轮轮辐集中于车轴而象征共生、和谐的世界,这就是密教曼陀罗世界的全息精神意义。唐密中曼陀罗为万德圆满佛果而成就的菩提胜境。以曼陀罗为体,表达无量无边的佛身、音声、意义的三密境界。


    简言之,就是由法身大日如来发生的周遍一切佛刹的,三世十方一切诸佛菩萨、明王、金刚众、天、仙以至一切有情普集的庄严清静道场。


    印度早期的曼陀罗为土台,上用白粉描绘佛菩萨、明王诸天形象或其代表性文字,从而方便修行者表达其礼敬和供养,在观想禅定中,寓意我——佛一体。

    最早的佛菩萨观想法教当是西元前五、六世纪的《佛说观佛三昧海经》,其中观相品第三云“佛告父王。云何名观如来顶。如来顶骨团圆犹如合卷。其色正白。若见薄皮则为红色。或见厚皮则金刚色。发际金色。脑颇梨色。有十四脉众画具足。亦十四光其光如脉分明了了。於脑脉中旋生诸光上冲头骨。从头骨出乃至发际。有十四色围遶众发。发下金色亦生众光。入十四色中。是名如来生王宫中顶脑肉髻。惟其顶上五大梵相生。时摩耶及佛姨母皆悉不见。其五梵相开现光明至於梵世。复过上方无量世界。化成宫台。诸佛境界。十地菩萨之所不见。今为父王说生顶相。若有闻者应当思惟佛胜顶相。其相光明。如三千界大地微尘。不可具说。後世众生若闻是语。思是相者心无悔恨。如见世尊顶胜相光。闭目得见。以心想力了了分明如佛在世。虽观是相不得众多。从一事起复想一事。想一事已复想一事。逆顺反覆经十六反。如是心相极令明利。然後住心系念一处。如是渐渐举舌向齶令舌政住。经二七日。然後身心可得安隐。复当系心还观佛顶。观佛顶法先随毛孔入”。

    在前四世纪前后《金光明经》中如来宣讲了四方四佛世界,以及后来的《大日经》和《金刚顶经》才进一步完善了密教的曼陀罗世界。密教的曼陀罗包涵了十法界一切有情,从而形成一种密教独有的全息宇宙观。


    曼陀罗种类

    (1)大曼陀罗:诸尊相好圆满的形象,如我们供养的各种佛菩萨像以及两部大曼陀罗等;广义而言包含整个法界,宇宙万有山川河流草木日月星辰虚空一一都是大曼陀罗的开演。

    (2)三昧耶曼陀罗:也称为三昧耶智印,即表现诸尊三昧耶内证境界的标帜以及诸尊的持物,刀剑杵莲等,如金刚界曼陀罗中的三昧耶会和降三世三昧耶会。广义来说包括个人喜怒哀乐的一切表征,显示个性特征的姿势、思想等;

    (3)法曼陀罗:如经文、梵字和诸尊种子字;广义来说则包括一切文字、一切语言音声、符号等;

    (4)羯磨曼陀罗:羯磨也称为羯磨智印,意为“作业”、“事业”,即诸佛菩萨事业差别,种种威仪动作各别,镌刻绘画的诸尊形像,也属于羯磨曼陀罗;广义来说,一切动作行住坐卧,幡飘树摇都为羯磨曼陀罗。


    曼陀罗的全息涵义乃精神宇宙的具象表达。


    曼陀罗构造


    唐密曼陀罗的构造,有东南西北四门的城郭或者佛塔,四门安立有护卫门神,曼陀罗的最外面有金刚杵轮或者火焰轮以防止障碍佛法的顽劣,其中多有代表大悲心的莲花及象征智慧的月轮。曼陀罗可以是图画的平面图也可以是立体的宫殿形式,其中四门内可以分有界道,不同阶段的修证尊在不同界道内安置,通常中央安置的是代表本曼陀罗的主尊。如胎藏界和金刚界曼陀罗,中心都是大日如来为主尊,而如爱染曼陀罗、不动明王曼陀罗则中心安立相应本尊。


    曼陀罗的构成以宇宙六大——地、水、火、风、空和识,具体化为诸佛菩萨明王金刚众诸天等图像。


    代表性的曼陀罗

    (1)净土曼陀罗:描写代表净土世界的无量寿十三佛;

    (2)以《大日经》为依据的大悲胎藏生曼陀罗;

    (3)以《金刚顶经》为依据的金刚界曼陀罗;

    (4)各个寺院的大雄宝殿(立体曼陀罗);

    (5)梵文诸尊种子字描绘的种子曼陀罗;


    还有别尊曼陀罗如尊胜佛顶曼陀罗、星曼陀罗、法华经曼陀罗等等。



    金胎两界曼陀罗


    密教金胎两界(两部)曼陀罗就是将法身大日如来宣说的教义以佛、菩萨、明王、诸天等的形象表达出来,涵括法界一切万有之体、相、用(所谓六大、四种曼陀罗和三密),故而两界曼陀罗又称为普门曼陀罗,代表一切众生本有(胎藏)与修生(金刚)的修行历程。


    胎藏界曼陀罗全名为大悲胎藏生曼陀罗,它以《大日经》为蓝本并加以具象化;金刚界曼陀罗则以《金刚顶经》为蓝本。


    金胎理智不二

    胎藏界曼陀罗代表理,胎藏梵文garbha意为“胎”“藏——库藏”,比如胎儿在母体内受到保护、养育,比喻众生本来具备的菩提心之“理”,以大日如来大悲万行功德和真如智慧光明而得常养。


    金刚界曼陀罗代表智,金刚梵文vajra音译嚩日罗,喻如金刚坚硬无比,可以克服一切刚性之物,象征法身如来智慧坚固不坏。


    胎藏界为理体,金刚界为智用,而理为智之体,智为理之用,有如水与波的关系。因此金刚界、胎藏界两部一体不二也。


    胎藏界曼陀罗有三部十二大院,佛部、莲部、金刚部分别代表中台八叶院(中台和八叶可以分为两院)、遍智院、持明院、释迦院、金刚部院、莲花部院、文殊院、除盖障院、虚空藏院、地藏院、苏悉地院、外金刚部院。


    金刚界曼陀罗则有五部九会,佛部、金刚部、宝部、莲花部、羯磨部,九会依下转次序为成身会(羯磨会)、三昧耶会、微细会、供养会、四印会、一印会、理趣会、降三世会和降三世三昧耶会。


    如果说胎藏界曼陀罗以地、水、火、风、空、识六大来阐明宇宙生成的本源的全息哲学观,那么金刚界曼陀罗就是六大所生成的宇宙森罗万象的具体表现。



    胎藏界曼陀罗


    胎藏界曼陀罗是以《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简称《大日经》为蓝本而具象化的法界(曼陀罗)形象图画,故而全称大悲胎藏生曼陀罗。一切有情本具的菩提心,受到佛无边智慧功德藏化育哺乳,大悲心胞芽开显并不断增长,如同胎儿在母体胞胎内吸收母亲的营养而不断生长发育,所以称为大悲胎藏。受到法身大日如来及诸佛菩萨大悲滋养,行者的八识田不断转浊为净,净菩提心的力量不断增长,从而转八识为庵摩罗识,而胎藏就是诸佛如来无尽大悲,源源不断地滋育菩提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如此借助胎藏界曼陀罗我们可以很方便地理解密教的教理。大悲胎藏生曼陀的全息意义乃是物质宇宙和精神宇宙的本然秩序和规律。


    在胎藏界曼陀罗中,中央为法界清净法身大日如来(毗卢遮那如来),周围四方四佛分别为东方宝幢如来、南方开敷华王如来、西方无量寿如来、北方天鼓雷音如来和四隅的普贤菩萨、文殊菩萨、观音菩萨、弥勒菩萨,以及其他十一大院的佛、菩萨、明王、诸天共四百零九尊。


    十二大院可以依照《大日经》三句“菩提心为因,大悲为根本,方便为究竟”来分析。


    因──菩提心──中台八叶院的九尊,此菩提心一切有情皆具,心相无染无净、无生无灭,犹若虚空;


    根──大悲──除外金刚部全部诸尊,济度有情,心怀大悲本愿,见有情煎熬于六道而不自知,故慈悲济度;


    究竟──方便──外金刚部院,如来五智圆满,现种种形象摄引众生,随其根性善巧度化。诚如《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中观世音大士权巧方便随有情所应得度之身而倒驾慈航现身救济度化。


    如此由内向外,就是大日如来的大悲心功德救度一切有情;而由外向内,则表示一切有情本具菩提心显现发起、证入、证得、涅盘,最终一切皆表如来方便羯磨事业。


    整个胎藏界曼陀罗依照《大日经》而绘制,都从法身大日如来平等流出,密教中心、佛、众生三三平等的教理栩栩如生地表达了出来,而平等正是大乘佛教的基本原则,所以也称为理曼陀罗。


    一、中台八叶院

    中台八叶院是大悲胎藏生曼陀罗(简称胎藏界曼陀罗)中台五佛和四菩萨九尊,即中央大日如来、东方宝幢如来、南方开敷华王如来、西方无量寿如来和北方天鼓雷音如来,以及四维的四大菩萨:普贤菩萨、文殊师利菩萨、观音菩萨和弥勒菩萨。


    五佛四菩萨,其中大日如来结法界定印,首戴五佛宝冠,形象有如菩萨。结法界定印,左手代表众生,右手代表如来,二手重叠表示佛与众生一体不二。


    五佛各各结印,处于三昧耶境或称寂静涅盘中。宝幢如来结触地印(降魔印),象征发菩提心;开敷华王如来结与愿印象征大悲修行;阿弥陀佛(无量寿佛)结弥陀定印象征证菩提;天鼓雷音如来结施无畏印象征证入涅盘;中央大日如来结法界定印象征已得方便究竟。


    宝幢如来,梵文音译“啰怛囊计都”密号福聚金刚,与金刚界的阿閦如来同体;开敷华王如来,梵名“三具苏弥多啰惹”密号平等金刚,与金刚界宝生如来同体;无量寿如来,密号清净大慈金刚,金胎一体同名;天鼓雷音如来,梵名“提婆昙都尾迷迦涅瞿沙”密号不动金刚;大日如来,梵名“摩诃毗卢遮那”,密号遍照金刚。


    中台八叶其实就是众生本具佛性,犹如母胎涵养生命;发育成熟出胎好比修行成佛。佛子从初发心乃至究竟成佛,必然经历如上东南西北中的过程。胎藏界曼陀罗将修行证道过程绘成图像加以形象化的说明。

    四佛分别象征佛子有情开发佛性、发菩提心(宝幢如来);佛子的六度万行(开敷华王如来);佛子觉悟(无量寿如来)和证入涅盘境地(天鼓雷音如来)。四佛四菩萨各据一瓣莲花为座,莲花在佛法中本来代表清净无染,象征如来清净法身,也用来比喻一切有情的菩提心。在瑜伽观想中此八叶莲花涵括无限法界,显示宇宙万象无不共存共生于此法界中。曼陀罗表现的时间性是恒常三世。


    二、遍智院(佛母院)

    位于中台八叶上方(在胎藏界曼陀罗,东方在上;金刚界曼陀罗东方在下),中间为一切如来智印,三角形外绕火焰,表示一切如来智慧之火,寓大勇猛心,表示如来降伏魔怨的炽然光明智德。三世十方诸佛能成正觉,皆由此智火,降伏四魔(《瑜伽师地论》卷二十九云“当知诸魔略有四种。魔所作事有无量种。勤修观行诸瑜伽师应善遍知当正远离。云何四魔。一蕴魔。二烦恼魔。三死魔。四天魔。蕴魔者。谓五取蕴。烦恼魔者。谓三界中一切烦恼。死魔者。谓彼彼有情从彼彼有情众殀丧殒殁。天魔者。谓于勤修胜善品者求欲超越蕴烦恼死三种魔时。有生欲界最上天子得大自在。为作障碍发起种种扰乱事业。是名天魔。当知此中若死所依。若能令死。若正是死。若于其死作障碍事不令超越。依此四种建立四魔。谓依已生已入现在五取蕴故方有其死。由烦恼故感当来生生。已便有殀丧殒殁。诸有情类命根尽灭殀丧殒殁。是死自性。勤修善者为超死故正加行时。彼天子魔得大自在能为障碍。由障碍故或于死法令不能出。或经多时极大艰难方能超越。又魔于彼或有暂时不得自在。谓世间道离欲异生。或在此间或生于彼。或魔于彼得大自在。谓未离欲。若未离欲在魔手中随欲所作。若世间道而离欲者。魔缚所缚未脱魔罥。由必还来生此界故。云何魔事。谓诸所有能引出离善法欲生耽着诸欲增上力故。寻还退舍。当知此即是为魔事。若正安住密护根门。于诸所有可爱色声香味触法。由执取相执取随好。心乐趣入。当知此即是为魔事。若正安住于食知量。于诸美味不平等食。由贪爱欲心乐趣入。当知此即是为魔事。若正安住精勤修习。初夜后夜觉寤瑜伽。于睡眠乐于偃卧乐于胁卧乐。由懈怠力心乐趣入。当知此即是为魔事。若正安住正知而住。于往来等诸事业时。若见幼少盛年美色诸母邑等。由不如理执取相好心乐趣入。或见世间诸妙好事心乐趣入。或于多事多所作中心乐趣入。或见在家及出家众欢娱杂处。或见恶友共相杂住。便生随喜心乐趣入。当知一切皆是魔事。于佛法僧苦集灭道此世他世若生疑惑。当知一切皆是魔事。住阿练若树下冢间空闲静室。若见广大可怖畏事惊恐毛竖。或见沙门婆罗门像人非人像欻尔而来。不如正理劝舍白品劝取黑品。当知一切皆是魔事。若于利养恭敬称誉心乐趣入。或于悭吝广大希欲不知喜足。忿恨覆恼及矫诈等。沙门庄严所对治法心乐趣入。当知一切皆是魔事。如是等类无量无边诸魔事业。一切皆是四魔所作。随其所应当正了知。”)而实现。


    大勇猛菩萨坐於胎藏界曼陀罗遍知院三角智印之左,梵名摩诃尼罗,意为大勇猛,密号称为严迅金刚。


    遍智印最左面为大乐不空金刚真实菩萨(与大乐金刚萨埵同),梵名摩诃嚩日罗母伽三昧耶萨怛鍐,译作金刚不空真实菩萨,密号称为真实金刚,即普贤延命菩萨。

    遍智印右面为佛眼佛母菩萨。所谓佛眼为五眼之一。佛名觉者,觉者之眼为佛眼,即照了诸法实相之眼。又区别于前四眼,四眼至佛眼总名为佛眼。《无量寿经下》曰“佛眼具足觉了法性。”《法华文句》四曰“佛眼圆通,本胜兼劣,四眼入佛眼,皆名佛眼。”《毘尼止持音义》曰“谓具肉、天、慧、法四眼之用,无不见知。如人见极远处,佛见则为至近。人见幽暗处,佛见则为明显。乃至无事不见,无事不知,无事不闻。闻见互用,无所思惟,一切皆见也。”佛眼有如此殊胜的智慧功德,具备如是般若妙慧能出生诸佛,所以在遍智院中列佛眼佛母尊,此院又称为佛眼佛母院,用来表示如来正觉无上胜功德,以及般若智慧能照诸法实相,出生诸佛。


    最右面是七俱胝佛母菩萨,为准提观音异名。七俱胝即七亿。昔释迦如来在给孤独园,入准提三摩地,说过去七亿佛所说之准提陀罗尼,所以说七俱胝。准提菩萨,为莲华部母(诸佛有部母与部主),司生莲华部诸尊功德,故名佛母尊。《七俱胝佛母所说准提陀罗尼经》云:“愍念未来薄福恶业众生故,即入准提三摩地,说过去七俱胝佛所说陀罗尼。”以上遍智院五尊。


    三、持明院(又名忿怒院)

    中间为般若菩萨(般若佛母),般若菩萨右侧为不动明王、降三世,左面为胜三世、大威德明王共五尊。般若菩萨为胎藏界法身大日如来的正法轮身,具有般若妙慧,以般若智慧能出生诸佛,所以称为佛母,并没有女性的意谓。不动明王为胎藏界大日如来教令轮身,胜三世、降三世明王代表金刚部主尊的教令轮身;大威德明王代表莲花部主尊的教令轮身。在密法中,一切本尊教令轮身皆现忿怒身唯孔雀明王例外。此院五尊除般若菩萨外皆现忿怒形,所以又名忿怒院。现忿怒相的四明王,为佛部、金刚部、莲花部主尊的持明使者,为了降服顽劣持忿怒真言,幻化忿怒火焰而威伏之,所以也称持明院。


    四、莲花部院

    此院以观自在菩萨为主尊,含藏如来大悲功德,共有二十一位主尊和十五位伴尊合计三十六尊。为无量寿佛、观自在菩萨、大势至菩萨以大悲心普观十法界、化导利益众生的具象化表现。


    五、金刚手院

    此院以金刚萨埵为主尊,故又称萨埵院。三部之中,属金刚部,所以又称为金刚部院。此院有二十一位主尊和十二位伴尊合计三十三尊。此院表大日如来的智德,大日如来大定、大悲、大智三德互不相离。


    六、释迦院

    位于遍智院上方,中间门内释迦牟尼佛身穿红色法衣说法,以释迦如来为主尊,故名释迦院。大日如来所现变化身释迦牟尼佛,住此说密教甚深妙理,具利益众生之如来竭摩事业功德。共有三十五位主尊和四伴位尊合计三十九尊。


    七、文殊院

    此院以文殊菩萨为主尊,所以叫做文殊院。用来表示大日如来的般若妙慧,断除一切戏论。如此般若妙慧智德,对应金刚手院的实相智德(即本有的智德),而表观照智德(即修生的智德)。此院共有十三位主尊和十二位伴尊合计二十五尊。


    八、除盖障院

    此院表大日如来一切智智已除一切盖障、断灭一切烦恼的功德,故名除盖障院。金刚手院示大智之体,此院表大智之用。共九尊。


    九、地藏院

    此院以地藏菩萨为主尊,故名地藏院。表大日如来拔坚牢大地和地狱之苦,进而施与众生菩提妙乐、满众生所愿的美德。观音院现大悲之体,此院教化众生,救度恶趣,表大悲之用。共九尊(《大日经》有六尊,或依《药师佛本愿经》为九尊)。


    十、虚空藏院

    此院以虚空藏菩萨为主尊,故名虚空藏院。相对于文殊院的智德,此院表福德;大日如来包藏世出世间的福德,应众生的愿望,表自在施与的力用。与地藏菩萨坚固之德相比,虚空藏院如虚空广大自在如意自利利他的果德。二十二位主尊和六伴尊合计二十八尊。


    十一、苏悉地院

    此院属于虚空藏院独立下院。苏悉地梵语译为‘妙成就’,表如来羯磨事业顺遂成就。福德圆满的虚空藏菩萨万德具备,故能成就大悲利他之行。无主尊,共八尊。

    十二、外金刚部院(最外院、诸天院)


    外金刚部院围绕曼陀罗四周,因以金刚杵标帜为金刚界墙而得名。为胎藏最外的四方曼陀罗。此外院包括诸天、二十八星宿、诸曜和相关善神在内,其中东方三十八尊、南方六十二尊、西方四十八尊、北方五十三尊合计二百零一尊。乃大日如来所化出的等流身,以济度一切杂类,涵括十法界显理趣之真髓。



    金刚界曼陀罗

    金刚界曼陀罗依据的经典主要是《金刚顶经》,全称《金刚顶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大教王经》。对应于胎藏界曼陀罗,金刚界曼陀罗称为智曼陀罗,由于大日如来的智慧作用而具象化的觉悟世界,又因为有九会所以也称为金刚界九会曼陀罗。


    一、金刚界曼陀罗的核心——成身会

    成身会,又名羯磨会或根本会。羯磨为梵语音译,意为“事业”。如来众德具足,智慧圆满。成身会为大日如来智慧的开示,是金刚界九会的根本。


    其中央之轮,金刚界大日如来为中尊,表法界体性智。四方各尊,东(前)南(右)西(后)北(左),表发心、修行、证菩提、涅盘四个次第。


    包括金刚界五佛,十六大菩萨,四波罗蜜菩萨和内四供养外四供养菩萨总共三十七尊,四角地、水、火、风四大神,并围绕贤劫千佛和二十天。如此成身会就有一千六十一尊,三十七主尊对应三十七菩提分。


    金、宝、法、羯四女身菩萨,为大日如来的四亲近波罗蜜菩萨,都从大日如来自性法身流出。金刚波罗蜜菩萨青色,左手持莲花,其上有函,右手结阿閦如来印,代表坚固菩提心;宝波罗蜜菩萨浅黄色,左手持莲花,上有宝珠,右手持金轮,莲花上宝代表万善功德;法波罗蜜菩萨肉色,结阿弥陀佛定印,寓智慧门宣法功德;业波罗蜜菩萨青绿色,左手莲花上有函,右手执羯磨杵,业意为利益众生的事业。


    金刚界五佛即中央大日如来,东方阿閦如来,南方宝生如来,西方阿弥陀如来,北方不空成就如来。大日如来属于自性法身,其功德分别由四方四佛表现。由于金刚界曼陀罗表现的是密教大日如来的智慧,所以又名智曼陀罗。五佛分别代表五种智慧,五种智慧由九识转化而成,就是“转识成智”。四方四佛各有四大菩萨围绕,四方共十六大菩萨,代表修生的十六位。在大日如来与四方四佛的相互供养中出生内外四供养菩萨和四摄智菩萨。本会属于四种曼陀罗的大曼陀罗。


    四方四佛,示现供养大日如来。东方月轮,以阿閦如来为中尊,表大圆镜智。其四方前、右、左、后,分别为金刚萨、金刚王、金刚爱、金刚喜四亲近菩萨。南方月轮,以宝生如来为中尊,表平等性智。配列金刚宝、金刚光、金刚幢、金刚笑四亲近菩萨。西方月轮,以阿弥陀如来为中尊表妙观察智。配列金刚法、金刚利、金刚因、金刚语四亲近菩萨。北方月轮,以不空成就为中尊,表成所作智。四方则有金刚业、金刚护、金刚牙、金刚拳四亲近男身菩萨。如是四方四亲近菩萨,为慧门十六大菩萨。大金刚轮内四隅之尊,为金刚嬉戏(东南)、金刚鬘(西南)、金刚歌(西北)、金刚舞(东北)之内四供养的菩萨。第一重四方四隅之尊,为金刚香(东南)、金刚华(西南)、金刚灯(西北)、金刚涂香(东北)之外四供养的菩萨,皆供养大日如来四佛之所示现。又四方月轮接近之尊为金刚钩(东)、金刚索(南)、金刚锁(西)、金刚铃(北)之四摄智菩萨。以上四波罗蜜、八供、四摄之天女,为定门十六大菩萨。金刚界曼陀罗中诸尊有男形有女形,表定慧不二之义。定慧二门,共三十二尊,加五佛为三十七尊,是金刚界根本诸尊,也大日如来智德的开显。通常称成身会三十七尊。


    二、三昧耶会

    由此三昧耶会起,以至供养会止,都是成身会曼陀罗所具的三种曼陀罗的开演。三昧耶会与成身会编制相同,区别只是各尊都以三昧耶形标示。包括三十七尊、贤劫十六尊、外院二十天共七十三尊。三昧耶形示现诸尊之心秘密,各以其悲愿象征三昧耶形如多宝塔、金刚杵、宝珠、莲花等表示。属于三昧耶曼陀罗。


    三、微细会

    此会也与成身会编制相同,共七十三尊。此会显示的觉智,极为微细,非肉眼所能见。宇宙万物体性,都在大日如来微细智慧之中。行者一心专注于绘画的曼陀罗诸尊,则可凭借诸尊本誓之力,一一开显大日如来法界体性智化现而成的三十七尊各具的智慧。为使一切众生成办如来事业,以三十七如来大智力害其嗔心以显发隐藏的菩提心。


    四、供养会

    此会也与成身会编制相同,共七十三尊。各以本誓的三昧耶形,以向心王大日如来及四佛表达恭敬而行供养,而诸尊又互相供养。此会的供养分为四种,即菩提心供养、灌顶供养、法供养和羯磨供养,如果细化,每种供养又各分为四,则有十六种供养形式,属于羯磨曼陀罗。


    五、四印会

    以大日如来为主,四方围绕四佛的四亲近菩萨金刚萨埵、金刚宝、金刚法、金刚业,各以大曼陀罗的形式显现,而四隅的四波罗蜜菩萨以及大圆轮外四隅的内四供养菩萨则以三昧耶形式显现。四印,即四智印(金刚、宝、剑、羯磨),摄四曼陀罗之意。


    以上羯磨会、三昧耶会、微细会、供养会四会,显示四曼(四种曼陀罗:大曼陀罗,三昧耶曼陀罗,法曼陀罗和羯磨曼陀罗)的别德。在四印会中安置四曼,以显示各各不离的含义。


    六、一印会

    一印者,只有一尊大日如来,持智拳印。表大日如来恒超三世宣说三摩地法门。


    七、理趣会

    理趣会以金刚萨埵为主尊,周围围绕欲、触、爱、曼四金刚菩萨,外部有内四供养金刚春、夏、秋、冬菩萨。金刚萨埵本为大日如来正法轮身,由大日如来法身分流而出,即入三昧,演说正法教相——无上密乘的般若理趣。理趣,即事理的旨趣,真如之理,离于迷妄。般若旨趣在于与法身相应,其心寂然平等,远离我法二相,而起大悲万行利益有情。


    八、降三世会

    由于大自在天刚强顽劣难以教化,金刚萨埵为了慈悲济度大自在天等,入降三世明王忿怒三昧,降伏大自在天。降三世明王折伏有情贪、嗔、痴三毒烦恼,并引领至清净法界。


    九、降三世三昧耶会

    与降三世会相同,区别是以三昧耶形示现。入明王三昧,上一会(降三世会)示现明王暴恶愤恶之身,此会则显示明王的三昧耶形——弓、箭。



    印明与印信

    印明即印契与真言的合称。印契,略称印,通常称为手印;真言也称为明。唐密中的手印与真言,对应身口意三密中的身密与口密,三密相应,则“持一切如来身印,即为一切如来身。持一切如来语印,即得一切如来法。”


    梵文Mudra音译为母陀罗,意为印相,密印。表真实无妄。密教中,理解为标帜,即诸佛菩萨之觉悟境地、誓愿、功德、事业或者法界标帜。狭义指手印,广义包含手印、三昧耶形、佛像、种子、真言等。依照经轨,手印有上千种。十二合掌及六种拳印称为十八母印:


    十二合掌:坚实心合掌、虚心合掌、未敷莲花合掌、初割莲花合掌、显露合掌、持水合掌、皈命合掌、反叉合掌、反背互相着掌、横拄指合掌、俯手向下合掌、俯手合掌。


    六种拳:莲花拳(胎藏拳)、金刚拳(金刚如来拳)、外缚金刚拳、内缚金刚拳、忿怒拳、如来拳。


    双手十指特殊名义:两手、二羽、二翼;十指、十度、十轮、十莲、十法界、十真如、十峰。


    左手别名:定、止、福、理、胎藏界、众生界、月;


    右手别名:慧、观、智、智、金刚界、佛界、日。


    五指亦代表五蕴色、受、想、行、识,亦代表五佛顶最胜、高、光、伞盖、金轮,亦代表五根信、进、念、定、慧,也表示五大地水火风空,十指代表十度智、力、愿、方、慧、檀、戒、忍、进、禅。


    真言,为梵语Mantra的汉译,意为真如之语,真实之语,如来妙极如实之语,也为法身佛说法的总称。密教中一切音声文句,由大日如来秘密加持而为体性,而成真言秘密藏。又称为陀罗尼,或总持,密语或明。真言,也就是法身毗卢遮那佛宣说的真实言教,法尔如是,非假造作,真实无妄。《大日经疏》曰:“一一声字即是入法界门故,得名为真言法教也。至论真言法教,应遍一切随方诸趣名言,但以如来出世之始迹于天竺,传法者且约梵文作一途明义耳。”


    印信,即许可的信物、凭证,即受学传法的凭据,如同显教受戒后发给戒牒。密教传法,历来师资相承,若无印信,无以为凭,影响法脉的纯正和延续传递。所以金刚界、胎藏界两部最秘密的印信,受法者应该谨慎妥善保存,应当比保存世间的印鉴更为慎重。


    印信

    手印在密宗修行非常重要,三密瑜伽中“手结佛菩萨身印”便是行者与本尊“天人合一”的要件之一,换言之“入我我入”即“本尊入我身,加持施护念;我入本尊身,恭敬勤供养;如是证悉地,尊我同一体。”


    因此手印便不是照猫画虎般的模仿,而是具有非常重要意义的修法方式。为什么要结手印?一方面手印乃诸佛菩萨或者明王世天等的身份标识,结其手印在其他精神生命体便能感受到诸如佛菩萨、明王世天等之“莅临”,亦即本尊精神信息场之存在;另一方面手印和相应真言、相应观想一致方能使行者很快进入三昧耶状态。


    在古印度无论行者修行什么法门,瑜伽是必修的。而瑜伽术的理论以“三脉七轮”为核心,依照现代医学观点“三脉七轮”在解剖学上是不存在的。然我们知道现代医学属于“还原法”研究的结果,不能全系统评估人类机体,所以是片面的,因此其很多结论也是不可靠的。瑜伽术修到很高境界其行为便有超乎常识的能力相应出现。其实如果我们充分理解人体的物质与精神存在“临界状态”,那么“三脉七轮”便容易接受了。“三脉七轮”虽然和我们传统中医的经络理论完全不同,然其全息意义则完全一致。


    因此手印和我们身体经络气血运行的密切关系不言而喻,设若行者智慧开显功德增加,在修法中手印不仅带动经络气血运行还能和周围环境进行“和气”交流,“和气”的结果便是密法的神奇不可思议法验之显现。如果密法行人不理解手印的全息意义,那么其修法充其量是作秀而已,徒具形式不能产生法验,欲证悉地难比登天。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人体信息联络、运输和传导的体系。末学在密法的修行中体悟到“经络”不仅是人体物质信息的传导体系也是人体精神信息的传导体系,或者说是人体肉身和灵魂信息交流的转换体系,故暂且称之为人体物质与精神的“临界状态”。


    迄今为止,现代科学技术还无法确定经络的物质基础。末学以为现代科学的研究方法偏颇,故不可能测量经络。固然不可测量,按照现代科学的观点,没有实验支持的理论就是“不科学”理论,那么“经络”以及中医理论就似乎确实是“错误的不科学的”了,这也正是许多现代科学崇尚者批判中医为“伪科学”的立足点。


    东方哲学是全息宏观哲学科学,西方哲学则是片面局限的哲学科学。经络虽然在实验室未能测量出来,然经络的调节作用却无时不现,风靡世界的针灸术就是在经络理论的基础上发挥着它不可轻视、不可思议的积极作用。盲人摸象的西方哲学科学是永远也不可能理解经络的意义以及传统中医的博大,这就是末学反复强调“精神性”的缘由所在。


    人体既然是物质之身与精神之身的“一合相”,那么精神和物质,换言之,从理论上肉体与灵魂之间必然有沟通的渠道途径。西方现代医学结论是人体有两大调节系统即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然中医却存在经络系统,一方面这种区别是东、西方哲学的世界观不同的必然结果,另一方面这种区别导致了“科学”与“伪科学”之争。


    经,本意线,取路径的含义,经脉贯通上下,沟通内外,是经络系统中的主干;络,线绳编成的小网袋,有网络的含义。络脉是经脉别出的分支,较经脉细小,纵横交错,遍布全身。《灵枢•脉度》说:“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这里经络的描述非常明白,可是现代科学就是不能测量。


    假设经络为“临界状态”,然此临界状态非油、水之临界状态可喻,它是“一合相”的临界状态,是不可分割的。在物理化学中,临界状态具有双重特性,因此“经络”的“临界状态”特性就是物质与精神二象性,物质性与精神性之相互转换就从理论上比较容易接受了。


    经络内属调节脏腑,外络周被于肢节,沟通脏腑与体表的信息,从而将人体脏腑、组织、器官联系成为一个有机的精神信息整体;经络的物质化作用可以行气血,营阴阳,使人体各部的功能活动得以保持协调和相对的平衡。针灸临床治疗时的辨证归经,循经取穴,针刺补泻等,无不以经络理论为依据。《灵枢•经别》说:“夫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学之所始,工之所止也。”说明经络对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其实经络的全息意义乃是精神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如果我们将经络理解为人体的物质与精神之临界状态,那么密宗修行三密相应之月轮观、阿字观以及瑜伽的三脉七轮就很容易理解了。








    上一条:唐密渊流 (九)         下一条:《天地至道-合气-全息哲学科学》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