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圆阿奢黎
  • 唐密渊流 (十二)

    时间:2017/6/30 浏览次数:2195 作者:真圆阿奢黎 点赞:377



    唐密在汉地隐没


    安史之乱后,唐朝国力迅速衰退。唐中期以后,朝政日渐腐败,朋党斗争加剧,国势逐渐衰微。统治者的治国才能远远不能与盛唐时代相比,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寺院经济却持续繁荣,引起了统治者的觊觎。以韩愈为代表的部分士大夫,将对现实社会的无奈和不满归咎于佛教,认为佛教是异邦宗教,违背了儒家的纲常伦理,是造成社会弊端的原因,因而极力加以排斥。


    盛世不再,唐王朝也已经丧失了泱泱大国的气度,弊端丛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现状如同巨大的阴影渐渐加深,笼罩着国土。


    唐武宗继位后,力图重振朝纲,认为佛教是造成国力衰微的原因,并且武宗崇信道士赵归真等人,喜长生炼丹之术,因此决定废除佛教。


    会昌三年(843年)四月,唐武宗“命杀天下摩尼师,剃发令着袈裟作沙门形而杀之”(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卷三)。


    会昌四年三月,任命道士赵归真为“左右街道门教授先生”,“归真乘宠,每对,排毁释氏,言非中国之教,蠹耗生灵,尽宜除去。帝颇信之”(《武宗本纪》,《旧唐书》卷十八)。


    唐武宗灭佛,实际上始于会昌初年,而于会昌末年达到高潮。早在会昌二年(842年),武宗已令僧尼中的犯罪者和违戒者还俗,并没收其全部财产,“充入两税徭役”(《武宗本纪》,《旧唐书》卷十八)。会昌四年七月,敕令毁拆天下房屋不满二百间,没有敕额的所有寺院、兰若、佛堂等,命其中僧尼全部还俗。


    会昌五年(805年)四月,武宗下诏,敕令检校天下僧尼人数。五月,再下诏书,令东西二都(西都长安,东都洛阳)各留佛寺四所,每寺各留三十人。天下州郡各留一寺,按寺院规模,上寺保留二十人,中寺保留十人,下寺保留五人,其余僧尼皆令还俗。八月,武帝又下诏书,令天下各州郡按期拆毁佛教寺院。此诏一下,立即有4600余所寺院、四万余所兰若被拆除。拆下来的木材用于建筑学校、驿站,金银佛像被打碎,称量斤两,交盐铁司收管。铜像铜器用来铸铁,土地财物尽数收归国有。当时,武宗从佛教手中共得到田地数千万顷,奴婢十五万人,二十六万多僧尼蓄发还俗,佛教法难空前,祸及大江南北、名山大川。五台、天台等名寺均被摧毁。


    中土佛教遭受了历史上最致命的打击,当时盛行的各个佛教流派几乎全部分崩离析,史称“会昌法难”。


    唐武宗在下诏毁灭佛法后9个月,就因服用道士赵归真炼制的长生药发病死去。其后唐宣宗继位恢复佛教,然而佛教已经元气大伤,各流派精神仅存形式。


    密教要求传法阿奢黎必须五明具足,不仅要明佛理,有佛法上的深刻体悟,还要通达世间知识学问,擅长逻辑思维,懂医术,能够调和身心,还要通晓语言文字、音乐、绘画、建造等等,以便能够以各种方法引导众生行持善法,获得今生来世以至永久的安乐。由于缺少五明具足的阿奢黎和完备的坛城仪轨,唐密在中国趋于湮没,系统性的两部大法传承中断。至宋初,虽稍有复兴迹象,但仅限于译经。一些密教经咒散入其他各宗,直到现在汉地寺院还普遍将《楞严咒》、《十小咒》、《往生咒》等作为每日的定课,而瑜珈焰口、水陆法会等也被其他宗派吸收。唐密的一些单行法门和别尊曼陀罗逐渐融入到其它宗派中,如《药师法》、《准提法》、《孔雀明王法》、《秽迹金刚法》、《瑜伽焰口施食法》等流传至今,仍为佛教寺院广泛采用。


    “诸法从缘起,如来说是因,彼法因缘尽,是大沙门说。”这就是佛教中的缘起偈,也被称为法身舍利偈。释迦牟尼佛曾说:“见缘起即见法,见法即见佛”,所以古代佛塔一般都刻有缘起偈,并视同舍利供奉。


    了解历史,我们能更好的体会其中“如露亦似电”之含义。



    日本真言宗——东密


    唐密传入日本,得以在日本完整保存并延续至今,由于重视真言念诵,所以被称为真言宗,也称东密。日本真言宗开山祖师为弘法大师空海(774-835),其法统由教祖大日如来(即摩诃毗卢遮那)传金刚萨埵(二祖)、龙猛(三祖)、龙智(四祖)、金刚智(五祖)、不空(六祖)、惠果(七祖)、空海(八祖),称为付法八祖。而传承八祖依次为龙猛、龙智、金刚智、善无畏、不空、一行、惠果、空海。日本和歌山县高野山金刚峰寺,为真言宗根本道场。


    空海大师受惠果阿奢黎泻瓶传授,并秉承师嘱回国传法,延续法脉,其经轨完全继承盛唐法统。


    根本经典为《大日经》(善无畏译)、《金刚顶经》(不空译),称为两部大经。另又依《苏悉地经》、《瑜祗经》、《释摩诃衍论》、《菩提心论》、《大日经疏》等经轨与论释。


    此外,空海自撰《十住心论》、《秘藏宝钥》、《辨显密二教论》、《即身成佛义》、《声字实相义》、《吽字义》、《般若心经秘键》等,也极为重要,可以看作是对唐密的补充。系统讲说六大(体)、四曼(相)、三密(用)等,建立两部曼陀罗,而以即身成佛为主旨,并依据十住心判定密教优于其它诸宗。至于“十住心论”判显密二教适宜与否,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然而,不可否认,由于弘法大师空海的努力,使衰绝于印度的正纯密教、绝迹中土的唐密,于东瀛宣流至今。


    延历二十三年(804年),空海入唐,历经千难万险,飘零至福建赤岸,后撰文劝服当地官吏,才得以入京。次年师事惠果,从惠果受两部大法灌顶,大同元年(806年)返国。弘仁七年(816年),于高野山创设金刚峰寺。弘仁十四年,嵯峨天皇赐予东寺(即教王护国寺),遂与金刚峰寺同为真言宗根本道场,由于空海早期弘法于东寺,故称真言宗为东密。


    空海门人甚多,以真济、真雅、实慧、道雄、圆明、真如、杲邻、泰范、智泉、忠延等十人最为杰出,或媲美为世尊十大弟子。空海与门下杰出弟子大扬宗风,对平安时代社会各阶层影响极深。


    然而在空海圆寂后百年,事相的传承分成小野、广泽两大流派,各流派的主要区别在于投花本尊和事相上的差异。中世以来仅大别为新义、古义二派。新、古二派在教相上的相异点是古义派主张本地身说法,新义派则首倡加持身说法。


    在教理上,真言宗完全承袭了唐密,由于日本的文化以中土文化为基础,因而东瀛先贤十分敬重中土文化,佛教也不例外,甚至历经千余年,传去经典中的错别字仍原样保持至今。正因为如此,盛唐密法才得以原汁原味地在日本保存下来。



    天台密教


    台密是日本天台宗所传密教,有别于真言宗的东密。主要源于天台宗最澄、圆仁和圆珍所传,以比睿山延历寺及园城寺为中心,后由五大院安然和尚集其大成。最澄即传教大师与空海同时入唐,其后专精修学天台教义,并受唐密结缘灌顶。最澄比空海早归东瀛数月,归国后致力于天台宗的发扬光大。后来最澄又从空海接受入坛灌顶,截至空海拒绝最澄披览《理趣经疏》而宣告二人友谊终结。


    按东密主张大日真言胜过天台法华,以大日如来法身说教为密教,以释迦应身说教为显教,认为二者各别,重视金刚界、胎藏界两部大法,并以金刚界为果曼陀罗。台密相对于此,主张“圆密一致”,调和《大日》、《法华》两经,以遮那、止观两业双轮为理想。认为大日、释迦二者同体。于金胎两部灌顶外,又别立苏悉地部,重视三部大法,并判金刚界为因曼陀罗。


    根据史书的记载,延历二十三年(804年,唐贞元二十年),传教大师最澄入唐,从天台宗道邃、行满学天台教义外,并随灵岩寺顺晓(从不空与一行分别受金胎两部大法)受三部大法结缘灌顶。返日后,最澄亦曾从空海受入坛灌顶。


    最澄以止观(天台)、遮那(密教)两业为修学课程,主张“圆密一致”,成为日本天台密教之滥觞。其后,承和五年(838年),慈觉大师圆仁入唐,仁寿三年(853年),又有智证大师圆珍入唐求法。三者为台密法流的根源。最澄之后称根本大师流,圆仁之后称慈觉大师流,圆珍之后称智证大师流,一般统称根本三流或台密三流。而天台密教真正奠基者赖此三贤。


    台密主要依据的经典为《大日经》、《苏悉地经》、《金刚顶经》、《菩提场所说一字顶轮王经》及《瑜祗经》,并称五部秘经。观其理事,实质是将天台宗与盛唐密法、律宗和禅宗杂揉在一起,已非正纯盛唐密法了。



    东密与台密的差别


    民国时期曾“三次东渡,二上高野”的持松法师(密林)不但得东密古、新义真言宗传法阿奢黎位,而且曾专门修习台密仪轨,回国后于上海静安寺建立密宗坛场弘扬东密。他所着的《密教通关》堪称“唐密绝传之后全面介绍密教的第一书”。在这部著作中,他将东密、台密进行了比较,认为二者的差异,归纳起来有以下五点:

    (1)教主,“东密以大日为本,与释迦别体,故台密斥为昧于一实之理。台密释迦与大日同体,故东密斥之为未脱显网。”


    (2)教义,“东密无理密事密之分,除两部外皆为显教。台密分理密和事理俱密,故法华、华严与两部无轩辕。”


    (3)两部,“东密偏重金刚界,为金胎次第,两部外不立不二。台密偏重于胎藏,为胎金次第,两部外立苏悉地为三部。”


    (4)血脉,“东密,两部一系,故法流统一。台密,两部各分系门,故教门分张。”


    (5)修法,“东密,以爱染法为至极之大法。台密,以炽盛光佛顶为至极大法。”


    以上各种异点,不过关系教相组织上的差别,究其三密相应,四曼不离,即身成佛等义,则区别无多。


    在日本千二百年来东密一直凌驾于台密之上。


    尽管有上述差别,但综合东密、台密二宗,我们可以发现,日本所传密法,都是唐代由中国传去的,由于传授师门不同,到了日本各专所长而形成所谓的真言宗和天台密教两派。


    空海从惠果所受密法为正统,而最澄所传台密为旁传。由于密法传承的严格性,弘法大师将惠果阿奢黎所传如法传承下来,可见真言宗的本质还是盛唐密法。虽然传承流派一千两百年间表面变化繁多,而其根本内涵全然未变。


    唐密是大唐盛世护国利民的法宝,因缘际会而于日本完整保存了下来,而今盛世重开,唐密法宝也得以回归华夏,一千两多年前惠果阿奢黎“弘法禹域”的殷殷期盼,也将随着中华文明的再度辉煌而得以实现。


     唐密文化


    历史上的唐密道场

    大兴善寺

    大兴善寺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城南,是中国佛教唐代密宗祖庭,也是国务院确立的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大兴善寺在隋初由陟岵寺和遵善寺两寺合并后重新改建扩大而成。陟岵寺为北周明帝所建国寺。遵善寺创建于晋武帝时。隋文帝开皇二年(582年)在长安故城东南二十里的龙首川原选址作新都,因曾被封“大兴郡公”,所以命名都城为大兴城,城中六条高坡,于九二置宫阙以当帝之成,九三立百司以应君子之数,九五贵位不欲常人居之,故置玄都观及佛寺以镇之。


    建城时先置此寺,迁旧长安城名寺陟岵寺于大兴城内,与原在靖善坊的遵善寺合并扩建为新寺,取都城“大兴”二字及“遵善寺”的“善”字,而重新命名为“大兴善寺”,规模冠于当时海内佛寺。


    隋朝扩建的大兴善寺占据了长安城中央的整个靖善坊,与玄都观隔街相对,气势宏伟。大兴善寺开山祖师为灵藏大师。他是杨坚的缁衣知友,同时任隋朝管理全国僧尼事务的昭玄都僧官。隋朝几位着名的昭玄统,除昙延外,在任职期间都住在大兴善寺。


    这里还是隋朝第一所国立译经馆。着名的“开皇三大师”耶连提黎耶舍、阇那崛多、达摩笈多都相继为译主,开创了隋朝一代佛经翻译。


    唐玄宗开元初期,“开元三大士”善无畏、金刚智和不空在这里译出密宗经典五百多部,大兴善寺成为当时长安翻译佛经的三大译场之一。


    《唐京兆大兴善寺不空传》:“十五载,诏还京,住大兴善寺。”此后,不空主要居住在这里大弘密法,并终于此。


    《唐京兆大兴善寺不空传》:“上元末帝不豫。空以大随求真言祓除至七过。翼日乃瘳。帝愈加殊礼焉。空表请入山。李辅国宣敕令于终南山智炬寺修功德。”

    “大历三年于兴善寺立道场。敕赐锦绣褥十二领绣罗幡三十二首。又赐道场僧二七日斋粮。敕近侍大臣诸禁军使。并入灌顶。”

    758年,应不空所请,唐肃宗在大兴善寺设置灌顶道场,从而在华夏首开灌顶之风。


    764年,不空奏请皇帝将49位全国着名的僧人从其他寺院集中到这里来,集中译经、修习密法。


    正因如此,大兴善寺成为盛唐时传播弘扬唐密的中心,因而被誉为唐密祖庭。


    武宗李炎在位期间(841-846年),下令全国排佛。大兴善寺也被废除,建筑被毁,僧人被勒令还俗。大兴善寺从此一蹶不振。宋元时期,大兴善寺一直很冷寂,直到明清德满禅师才在此“鼎新梵刹”。永乐年间(1403—1424年),云峰禅师居大兴善寺,修造了殿堂和钟楼,弘扬禅宗。


    清朝经过三次较大规模的修葺,第一次是1648年,僧人麸斋修建了方丈室、大雄宝殿以及禅堂廊庑,面貌一新。第二次在1694年,由清川陕总督笔贴式、平安纳等集资,先后修建前殿、钟鼓二楼、大殿、十王祖堂、弥勒殿等建筑,前后约十年才完工。乾隆五十年(1785年),陕西巡抚毕沅重修转轮藏经殿。


    此后,1939年,朱子桥将军捐资整修大殿,并为大殿添置幢幡法具。为复兴盛密,朱将军曾邀请持松法师来住持此寺,然铁路因洪水故中断末能成行。1943年太虚法师和于斌、冯玉祥等人组织了中国宗教徒联谊会,并于1945年在大兴善寺创设了“世界佛学苑巴利学院”。


    1956年为保护佛教名胜古刹,政府拨款对大兴善寺进行了大规模整修。1984年4月,陕西省佛教协会接管大兴善寺后,用半年时间,修复殿堂、僧房41间,并重塑了一些破毁佛像,使兴善寺面貌大为改观,僧众过着正常的宗教生活,讲经礼佛,举行各种法事活动。国内游人香客络绎不绝,外国友人和港澳台同胞也常常来此烧香礼佛,参观访问。


    大兴善寺大殿北边有唐转法轮殿遗址,遗址前安放着一尊日本高野山真言宗空海大师同志会赠送的地藏菩萨铜像。804年曰本学问僧空海入唐求法,在西安青龙寺拜惠果为师,回国后开创了日本真言宗(即密宗)。1985年10月,日本空海大师同志会为纪念空海示寂一千一百五十周年,向真言宗的发祥地——大兴善寺敬献了这尊青铜地藏菩萨立像,高约l.70米,底座用的汉白玉彻成。10月25日,大兴善寺隆重举行了地藏菩萨像奉安开光仪式,由167人组成的日本空海大师同志会友好访华团参加了法会。这尊佛像,成为新时期中日佛教界友好交往的新见证。大兴善寺内现有文物清碑四方,即清康熙年间《重修隋唐敕建大兴善禅寺来源记碑》、《重修大兴善寺碑记》、乾隆年间《隋唐敕建大兴善寺祖庭重囗囗囗记》和咸丰年间《太兴善寺法源碑记》,皆为研究大兴善寺的重要史料。寺内还藏有三帧巨幅清朝西藏彩绘《阿弥陀佛像》、《极乐世界图》和《弥勒像》是西藏绘画艺术珍品。



    青龙寺

    青龙寺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陕省西安市城东南2.5公里的铁炉庙村以北乐游原上,即唐长安城新昌坊东南隅,该寺建于隋文帝开皇二年(582年)。曾有“灵感寺”、“观音寺”之称。唐睿宗的景云二年(711年)改名“青龙寺”,是中国佛教唐密祖庭之一,日本真言宗的发祥地。宋哲宗元佑元年(1086年)以后,寺院被毁,至明朝已片瓦无存。


    唐朝诗人朱庆余《题青龙寺》诗曰:“寺好因岗势,登临临夕阳。青山当佛阁,红叶满僧廊。竹色连平地,虫声在上方。最怜东面静,为近楚城墙。”寺在乐游原上,为当时着名的风景区,唐朝诗人李商隐曾在这里写出了传诵千古的诗句:“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由于当时皇室的大力扶持,唐密兴盛空前,其传播之广不仅在国内,而且对国外也产生了一定影响,尤其对当时的日本佛教界影响极大。青龙寺即是传播唐密颇有影响的寺院之一。在九世纪初至中叶,日本人唐求法的“学问僧”、“请益僧”颇多,其中着名的八人,本称之为“入唐八家”。而其中的六家空海、圆行、圆二、惠运、圆珍、宗睿到长安后,即在青龙寺受法。


    805年,日本留学僧空海从青龙寺惠果阿奢黎,受学金胎两部密法,并受传法阿奢黎灌顶。806年返回日本,此后广弘密法,成为日本真言宗开山祖师。日本入唐的求法僧回国时,带回大量佛教经典和其他书籍,“入唐八家”带回的书籍达1700余部。中日两国文化交流达到鼎盛。


    从1973年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进行了系统发掘,清理出殿基、月台、散水、花坛等地下遗址多处。其中殿址一面积达六百多平方米,殿址二东西长50米,南北宽30米,呈长方形,塔基长宽各约15米。其原有建筑规模宏大,现今所发现的遗址仅是青龙寺西部。从门、塔、殿址及两侧廊道遗址来看,青龙寺西院的形制为塔居中,塔前有门,殿在塔后,周围廊庑,表现出隋唐早期寺院的布局特征。


    日本真言宗僧众饮水思源,近年来与青龙寺交往极为密切。为缅怀先贤,增进中日两国的佛教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1982年中日两国佛教界在青龙寺遗址上合建“空海大师纪念碑”,后又共建“惠果空海纪念堂”。



    广化寺


    坐落在洛阳龙门村西的山岗上,距离龙门石窟仅一公里之遥。始建于元魏(386—534)时期,盛唐王朝为皇家寺院,曾经有北京广化寺和福建莆田广化寺等多家下院。


    垂直高31米的寺前山坡上,砌着199级宽达10米的石阶,衬托得寺院雄伟壮观,气势不凡。寺内建筑全部为仿清式,青瓦红砖,沿中轴线依次为五间大的二层高山门、天王殿、伽蓝殿、三藏殿、地藏殿,都为飞檐高挑的歇山顶,画栋绘梁,古色古香。


    寺内修建的善无畏塔,是为了纪念唐时来中国弘扬正纯密教的天竺僧人善无畏祖师而建立。善无畏祖师在洛阳翻译了《大日经》,九十九岁圆寂,肉身不坏。惜元代寺院毁于战火,善无畏祖师法体也被掩埋于今广化寺旧址。广化寺南面不远也建立起唐密另外一位祖师金刚智的彰显碑。金刚智祖师也曾经住锡广化寺,圆寂后塔于此。



    高野山金刚峰寺


    高野山是日本真言宗总本山,位于和歌山县伊都郡高野町,略称南山、南岳、野山。弘仁七年(816年),空海奏请嵯峨天皇诏许开辟此山,兴建伽蓝。空海入寂后,弟子真然继承其志,陆续完成诸堂。其后,堂舍多遭烧毁,至宽治四年(1090年)逐渐复兴,其后又得幕府武士的护持,印刷事业发达,刊行《高野版大藏经》。此后,人才辈出,宗学大盛。


    位于高野山山顶的金刚峰寺,距今已有1200年历史,为弘法大师开创的真言密教总寺院。以金刚峰寺为中心,117家寺院星罗棋布于周围,众多的寺院形成了一座大宗教城市,核心为真言宗总本山金刚峰寺。目前的建筑建于1862年,此前曾因战乱、火灾几度毁坏。



    高野山内有一超过25米高的大门,自金刚峰寺建成以来一直作为正门,现为日本国家级重要文物,还有被定为国宝的寺院建筑和坛上伽蓝等很多建筑。高野山灵宝馆一直展示着庞大的高野山文化遗产。


    明治时代以后,高野山成为古义真言宗的总本山。历经千余年的发展,这里早已成为日本佛教胜地,寺院建筑也闻名遐迩。全山建筑以“坛上伽蓝”为中心,分为西院谷、南谷、谷上院谷、本中院谷、一心院谷、五之室谷、千手院谷、小田原谷、往生院谷、莲华谷等十区(合称高野十谷)。


    各区内塔庙寺院林立。其中,不动堂及金刚三昧院为国宝级建筑。此外,山中存有大量珍贵文物,如佛涅盘图、善女龙王画像、阿弥陀圣众来迎图、五大力菩萨像、阿弥陀三尊像、勤操僧正画像等,皆列为国宝。还有极具历史价值的法具和文书等,多陈列于灵宝殿中。


    为何空海大师会选择高野山做为修行地呢?这也有段传奇故事:空海归国前,在中国明州海边,想到回日本后应该找一清修之地,建立自己的寺院,于是将他的法器“三钴杵”向天空抛去,三钴杵便一直往日本飞去,渐渐消失于天际。


    空海坐船回到日本后,就开始寻访三钴杵的下落,一路搜寻来到高野山上,得到山神“丹生都姬明神”以及“狩场明神”的指引,终于发现了三钴杵钉在一株松树上,于是就在这里修建寺院,这是高野山成为真言密教大本山的缘起。现在高野山上的“御影堂”内,还祭祀着空海大师和他的十大弟子,这里就是传说中“三钴杵”所在之地。


    高野山自天皇赐予空海后,发展成为佛教圣地,并迅速扩大。直至今日,整个高野山已成为一个完整的宗教都市,除了寺院,从幼儿园到大学等教育机构,商店街、公园、医院、警察局、消防署、市内公车等配套设置一应俱全。


    最富有神秘色彩的,当然就是高野山深处的“里高野”了。所谓里高野指的就是“奥之院”,种满了参天古木,大白天也是“不见天日”,而在这些百年古杉之间,全部都是坟墓!一座座斑驳的石塔,刻着许多历史上有名的人物的名字。在里高野奥之院的最深处,就是空海大师的御庙,承和2年(835),空海62岁,二月从京都回到高野山后,就开始断食,手结大日如来定印,口诵真言,于3月21日圆寂,永远镇守在此处。


    在鉴真东渡之后,空海入唐求法,不仅将真言密教引入日本,也带来了盛唐文化,从而促进了日本文化的发展,所以空海在日本享有崇高的声望。由于空海入唐曾途经苏州寒山寺,因而寒山寺弘法堂供奉空海大师铜像一尊,以资纪念。这也是寒山寺多见日本信众的原因。


    自唐末五代以来,唐代密宗两部大法在中国失传,幸有一灯分照东瀛,唐密才得以完好流传至今,诚为千古幸事,也是众生福德因缘所致。高野山为空海大师亲手开辟的密教根本道场,无论东密古义、新义,都发源于此,即便台密也与此有密切联系。民国初年至今,许多高僧大德前去修学密法并努力回传中国,华夏有情得以重闻唐密大法。将高野山列为唐密祖庭之一,也是我们报佛恩、成佛道、度众生的本愿使然。



    其他

    民国初年,持松法师等大德将唐密大法回传华夏,并先后在武汉宝通寺法界宫、上海静安寺等地建立真言密坛,播下无数菩提种子。虽然这些地方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唐密祖庭,但别有时代意义。因此简单介绍如下:


    (一)武汉宝通寺法界宫

    在湖北武汉市武昌大东门外洪山南麓的翠绿丛林中,掩映着一座禅宗古刹——宝通寺。宝通寺正院后面有一座佛教密宗的坛城——法界宫,这一密教建筑是1924年持松法师任宝通寺方丈时所建。两年中,持松法师日日在此修法、讲经、传戒、灌顶传法,受灌顶者达数万之众。密法大兴,实为五代以来所末有。


    1924年,持松法师31岁。3月,湖北督军兼两湖巡阅使萧耀南,以及李馥庭、汤乡铭、李开先、陈元白(曾任桂军司令)诸居士,迎接持松法师担任武汉洪山宝通寺住持。于是,他在寺内建起了真言宗坛场,自此,讲经、传戒、灌顶,几无虚日。


    入夏以后,湖北遭受大旱,应众人之请,持师设孔雀明王坛禳雨,修法到第三天时,空中雷声隆隆,继而大雨倾盆,众人无不欢呼,前来结缘灌顶者络绎不绝。


    湖北督军兼两湖巡阅使萧耀南看到持松法师祈雨成功,开始对密教产生兴趣,后因故请持师建“仁王护法”大法会为他本人禳解,兼授结缘灌顶。法会后,果然平安无事,因而对持师大为敬服,捐巨资在宝通寺内建造法界宫、瑜祗堂、五轮塔,购置各种法器,请人绘制诸尊曼陀罗,希望洪山宝通寺可以成为真言宗在国内的根本道场,恢复失传千年的盛唐密法。


    在法界宫内建成的真言宗道场,仿唐朝密宗金刚部“五曼陀罗”的形式建造,殿内设木质密宗坛城,镂空雕刻,玲珑别致。屋面覆以黄琉璃瓦,并以五亭结顶,以表东西南北中五佛方位。各亭均为镂空大屋脊,飞檐蟠爪,富有民族特色。殿前廊柱,刻有法轮十字羯磨杵,殿基四周刻有双层莲瓣,殿前阶下为三孔拱桥,桥外双亭侍立,殿亭相映,景色宜人。如此庄严精美的密坛,特别是金、胎两界曼陀罗绘像,色彩斑烂绚丽,绘有十方三世诸圣尊像,令人震撼、神往。


    在武汉期间,各界对持松法师非常关注。1924年5月中旬,太虚法师曾专门邀请持师去武昌佛学院开坛传密。1925年春,直系军阀首领、两湖巡阅使吴佩孚(字子玉)将军在岳州的军舰上避祸,特地派副官黄澹供到洪山宝通寺,邀请持师前去给他讲解《金刚经》大意。武汉大学校长陈叔蕴其时也邀请持师到该校演讲,持师就以《缘经》为题,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结合密教六大缘起的原则,阐述宇宙万有实质问题,并详加解析,颇令师生们信服。


    1925年秋,因赴日本出席东亚佛教大会,持松法师离开武汉东渡。1927年春回到国内时,宝通寺及法界宫已在炮击中被毁坏,密法坛场已无法恢复,他只好应众居士所请来到上海,此后不断应邀到全国各地讲经、传戒、修法、灌顶,盛极一时。


    (二)静安寺

    静安寺原叫“沪渎重元寺”,创建于三国时代东吴赤乌十年(247年)。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唐代时改名“永泰禅寺”,宋真宗大中禅符元年(1008年)始称静安寺。1983年,静安寺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1947年3月,静安寺改为十方丛林,显密圆通的持松法师被公推为静安寺方丈,任静安寺佛教学院院长。1949年,有人劝他去台湾,法师婉拒,继续住持静安寺。

    1952年,当选为上海市人民代表。1956年任上海市佛教协会会长,撰写了《佛教研究工作计划》,提出“佛教应适应时代要求”的主张,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经过唐武宗灭佛和五代战乱,中国佛教唐密的两部大法失传,直至现代。持松法师三次东渡日本,传回绝学千年的密法,并在静安寺重建密宗道场,使唐密重新传续下来。


    持松法师一生八次出国,前三次是为了传回密法及购置法器,复兴唐密,即所谓“三次东渡,二上高野”。其后的五次出国均为解放后,党和政府及佛教组织安排,率团或参团到友好邻邦进行交流。


    静安寺内设有“持松法师纪念堂”,陈列了法师生前用具、墨迹,和《密教通关》、《金刚界行法记》、《胎藏界行法记》、《华严宗教义始末记》等26本著作,以及从日本带回的真言宗典籍和修法所用的密宗仪轨等等。


    静安寺内主要建筑依次是天王殿、大雄宝殿和三圣殿三座大殿,三圣殿后面是一幢二层楼房。楼下是方丈室,为方丈讲经说法和生活起居的场所。楼上设有唐密坛场,也称密坛。静安寺的唐密坛场原分五坛:大坛(修法时的主要场所)中间供奉大日如来像,左边供奉不动明王像,右边供奉爱染明王像;左首为护摩坛,是修法时焚烧乳木等作为供养的坛场,上供普贤延命金刚像,塑像后挂一幅金刚界曼陀罗画像;右首为圣天坛,供奉圣如意轮观音菩萨像,塑像后挂一幅胎藏界曼陀罗画像,这三个坛的东西两壁上悬挂八大祖师像;密坛东间供奉孔雀明王像,左右两壁悬挂密迹金刚像;密坛西间供奉2尊塑像,左首是大黑天像,右首为诃利帝母像,两边悬挂十二天画像,各坛都有真言宗的各种法器。


    每年都有信众来静安寺参访凭吊,可惜正在修茸中的静安寺没有恢复为唐密道场,“持松法师纪念堂”也没有正式开放,令人抱憾。


    可惜这些道场如今都没有能力弘传唐密。






    上一条:唐密渊流 (十一)         下一条:《天地至道-合气-全息哲学科学》39

    评论: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登录]

    全部评价

      尚无评价